第六十七章看地上的星星
“哎哟,小江来了!”崔婆婆眼尖,一下认了出来,她笑呵呵地调侃:“你女朋友人好的叻,又漂亮,还比你会说话。”
江燧走过去,和老人家们打了招呼。他抽了条板凳坐下,时之序转头看他,眼睛亮亮的,笑意里透着一种难得的轻松与自在。
他们正说到老城第二期拆迁的进展,几位老人叹气说:“条款太复杂啦,光是征收补偿标准就改了好几次,听说有的人已经拿到钱走了,可剩下的我们,条件说变就变,谁敢签字?”
“还有啊,这标准也不是光明正大一刀切的。”崔婆婆压低声音,像在说什么秘密,“你看,我们隔壁小郑家,大女儿早些年嫁到外地去了,这回老房子要拆迁补偿,人家女儿还在户口上呢。结果呢?人家说她算‘外嫁女’。闹到居委会,还是没结果。”
她说着摇摇头,语气里满是气愤:“明明是咱从小看到大的,怎么就说不是咱家人了?这女儿就算嫁人,老屋里当然有她一份啊。”
旁边的老刘伯插话:“这不公平。以前穷的时候,闺女出嫁能帮着娘家贴点钱,那时候谁嫌弃这好处了?现在好了,有房子分了,闺女就不是人了。”
几个老人七嘴八舌,说得激烈。有人补充,郑家的女儿最后去请了律师,还真翻出个判例,说是最高院的意思——男女享有同样的补偿权利。可惜,官司还没开始准备,老母亲已经气病了。
老街的土地原来是集体所有,虽然十多年前已经村改居了,但有些惯例还是延续下来,像村民代表大会,现在变成居民代表大会,但实质一样,只不过街道和更高一层政府插手事务的范围大了些。
说到这里,气氛一下沉重下来。
时之序安静听着,指尖轻轻摩挲着笔记本。她又问:“那这‘外嫁女不能分补偿’的条款,是居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的吗?”
老人们愣了一下,互相看看,最后老刘伯苦笑:“哪有什么表决啊,文件下来了,居委会一说,就是这样了。我反正根本就没接到开会的通知,就算去了,我们能说个啥?顶多举个手,反对了,顶用吗?”
崔婆婆叹气:“现在跟以前不一样咯,过去是咱村里说了算,现在是街道、上头干部说了算。谁敢真的去问?”
说到这里,几位老人都沉默下来,有几个侧头看了一眼何锐。
轮椅里的男人本来只是安静地在一旁听着,没出声。这下,目光全聚到自己身上,他抬手推了推眼镜,扯出一脸苦笑:“都看我干啥……我也只是个居委会的社工,又不是能拍板的人。”
停了一下,他还是接着说:“这事我也在想办法帮郑莉。她的户口确实还在,可市里的政策文件里压根就没写这么详细,下面怎么操作,都是按惯例。所谓惯例,落到区政府、居委会这一级,大家就各有各的解释。”
老人们听了都摇头叹气。有人小声嘀咕:“那就是政府没钱赔,又想踢皮球呗。”
何锐苦笑一下,没反驳:“我能做的,就是帮她把材料递上去,多跑几趟。可真要打官司,那就不是我能掺和的了。”
时之序安静地听完,她微微前倾,语气认真:“那郑莉的案子,有可能成为突破口吗?要是真能立起来一桩判例,是不是可以影响后面同类的拆迁纠纷?”
何锐点点头,郑莉当然不是个例,像她这样的情况在二期老街拆迁里还有二十多个,只不过有的情况更暧昧一些,比如早就迁出户口的女人,或者住宅产权证不齐全的。
他继续说:“就算不能完全胜诉,也能为其他案件争取更多筹码,逼着开发商和政府慎重处理。”
时之序恍然大悟道:“所以一开始你问我是不是记者,其实是希望有人能把这事儿写出去?”
何锐点头,说没错:“倒也不是没人来采访,问题是怪得很,最后的报道总是出不来,应该是背后有人刻意在压这事。”
时之序又追问了几个关于开发商和拆迁工作组的细节。她把老人们的讲述和自己掌握的老街历史拼在一起,反倒觉得疑点越来越多。
未知的事像一团乱麻,勾起了她强烈的好奇心。
尤其是郑莉——那个敢一个人站出来和庞大的、看不见的利益对抗的女人,她的身影在时之序心里变得格外清晰。
没错,时之序认定这背后是利益。
“外嫁女”这个词听起来像是旧习俗里的性别偏见,可她很清楚,本质上这就是继承权和财产权的问题。当有人想方设法去“节省”城市开发的成本时,最先被牺牲的,永远是社会里最脆弱、最没有话语权的那部分人。
岭澜二期老城拆迁补偿,想从她们身上省钱。
她越思考,眼神就越坚定。
江燧看着她,指节无意识地在膝盖上轻轻敲着。他熟悉她这种状态:当时之序盯准一个目标时,就会一头扎进去,不计任何代价。可老街的这些事,不是光凭勇气和好奇心就能对付的。
他终于开口,对时之序说:“岭城置地集团。这次中标的开发商就是他们,拆迁和改造都归他们管。补偿款,很可能也是他们先行垫付的。”
院子里霎时安静,几位老人互相看了看,表示同意。
“这事啊,还得小江给你讲讲。他有同学就在岭城公司里,当个小领导呢,消息比我们灵通得多。”
何锐说完,抬手看了下表,又摆摆手:“行了,今天聊到这吧。时间也不早了,我得回去做饭,不然老婆得骂我了。”
老人们也纷纷起身,絮絮叨叨说着要回去烧菜,广场边上的热闹一下散了。只剩下时之序和江燧,两人都没说话,空气里隐隐多了一丝凝重。
时之序合上笔记本,抬眼看他:“同学?”
江燧的身后是岭澜老城的夕阳,他的表情在逆光中不甚分明,但时之序的面容十分清晰,看着她的眼睛,很难有人敢说谎。
“干嘛这样看我?我又不是开发商那边的人。”他笑着,但语气是一丝慌张,“那人你也认识,顾舟。”
时之序突然意识到自己不知不觉已经代入了老街居民的立场,好像她也和郑莉她们站在一起,同仇敌忾了。
她低头整理了一下情绪,才问,“顾舟啊……他在岭城公司做什么?”
“项目经理,算是小老板那一层。但他爸,是岭城置地集团的老板。”江燧坦诚道。
空气里又静了几秒,时之序紧握笔记本。
她在考虑留下来做调查的可能性,假期虽然所剩不多,但如果为了研究,她完全可以申请最长半年的田野周期。
只是学术和行政上的程序麻烦得很:得先写好研究计划,再准备伦理审查会;更关键的是,如果她以海外大学在读博士的身份做公开调查,还得在国内机构开介绍信,否则很可能被警察找去问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