也许有人会质疑,我这么给人出主意靠谱吗?之前生意好也许是因为刚开始做,大家也许都是为了尝个鲜呢?你能保证以后还会像今天这么好吗?
我只能说抱着这种想法的人对我们县城的情况不够了解。我建议清子这么做主要出于三个方面考虑。
咱先说说时间方面的原因,现在已经临近年关了,外地返乡的人群只会越来越多,商场里的客流量也只会越来越多。人多了生意也就不愁做不下去。
还有另外一个原因,就是我还算了解逛商场的那些人流构成。这其中不仅仅有刚刚返乡的,还有很多一直就在当地生活的。
但不管是哪种人,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,那便是有需求了才会去逛商场,并且大部分人短期内很少会重复逛商场,这也就造成了,商场每天面对的都是不同的顾客,也就是流动性很大。
不像是在一些大城市,逛商场已经成了很多人的生活习惯,今天逛完了转天可能还会去。既然是不同的人群,那尝鲜也好、爱吃也罢,对清子的生意基本上影响不大。
“那能行吗?”
虽然是疑问,但我还是感觉到清子语气里的跃跃欲试。
“应该没问题,你就放心大胆的去做吧,你也不想想这都啥时候了,再过一段时间就过年了,往后逛商场的人只会越来越多,你的凉皮不愁卖。”
既然我的想法在第一天就得到了验证,那以后应该也不会差。所以我才敢让他大胆去尝试。
“退一步讲,就算是人少了,你凉皮卖不完剩下了,成本也没几个钱,你还怕啥?”
这么说也算是给他增加点儿信心吧。毕竟都不怕赔本了,还有啥不敢干的呢!
“你看,多上几年学就是不一样,早知道你有这主意,我开业前就找你了。”
清子半是羡慕半是调侃的说道。
“得了吧你,这都是巧合,你要是早一天找我,我都不一定能想到这种主意!”
被人称赞是一种很舒服的事情,但实事求是的讲,这次能帮到清子,纯属是运气,当时要不是因为我跟小弟在商场逛的燥得慌,随口说了那么一句想吃凉皮,也就没有这么回事儿了,这其中还得感谢小弟的提醒,不然我都快忘了。
……
“五叔在吗?”
晚饭后,我们爷仨儿正在闲聊,突然听到外面有人叫门。
“谁呀?屋里呢!”
爸爸答应了一句,示意我去开门。
我当然不敢怠慢,赶忙拉开门走了出去。没办法,村里人的嘴都是很厉害的,我怕反应慢了被人家说是端架子。
“你好!你好!我爸在屋里呢。”
见到来人是个年龄跟我妈差不多的妇女,但我却不认识,为了避免尴尬,我也只能一边问好,一边往屋里让,至于叫人……还是先不要了,关键是我根本就不认识,想叫人也不知道叫什么啊!
“哎呦!你就是大兄弟吧?我是恁家北哩三嫂。这些年没见了,没想到竟长得这么高了!”